社交媒体营销在品牌的数字营销活动中,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,甚至很多品牌为社交媒体营销设立了专门的部门,从聆听、粉丝社群的建立和互动、话题的制造、口碑传播等等,社交媒体在改变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层面越来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。近期,在一项由尼尔森开展的针对近400家企业品牌营销或经理人发放的问卷调查发现,76.6%的企业品牌营销或研究经理人表示2015年提高了社交网络营销预算,超过六成的企业或品牌已经为社交网络营销设立专门的团队,有超八成品牌经理人表示为社交网络营销指派了专门的人员,而多手段“出击”社交网络营销已成常态。
而在所有的社交媒体中,“两微”——微博和微信无疑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两大社会化媒体平台,也是企业预算投入较多的平台,但是,微博和微信由于其媒体属性的不同,在营销中的价值也不尽相同,对于品牌而言,如何将二者协同应用成为热点,结合尼尔森的研究报告,也不难发现,微博和微信,犹如社交媒体营销的左手和右手,如果能做到相得益彰,其实可以帮助品牌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。
微信营销向右,传递品牌之“态”
微信由于其本身是一个强关系的以通讯为基础的平台,因此,其基于信任的朋友圈的流量价值就成为了微信营销的核心,如今,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广告也成为了两大微信营销的方式。其中,微信公众号是品牌触达消费者的新渠道,不仅可以及时传递品牌的信息,还可以通过技术开发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,甚至还可以作为电商导流的入口。
朋友圈广告则是利用消费者刷朋友圈的巨大流量,基于朋友圈内相互的信任,来导入品牌,以实现更大的曝光和扩散,无论是公众号还是朋友圈广告,微信营销,传播的焦点是一种态度,一种品牌的表达和立场,一种情绪,以快速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。而由于微信好友之间的相互信任,可以激发大家在强关系基础上的讨论,例如,2015年宝马之“悦”的首登朋友圈广告平台,一瞬间成为人们关注和交流的热点,不仅如此,关于是否收到宝马的广告,也成为朋友圈探讨自身价值的热点话题。
微博营销向左,承载品牌之“势”
如果说微信营销是近2年的产物,那么,微博营销则是受益于多年的试验和耕耘,目前更加系统,微博营销不仅形成了多样化的传播形式,积累了众多成熟的操作方法,同时,其所解决的营销需求覆盖范围也更广,包括新品首发、重大促销、限时抢购、重大联合推广、明星代言等重要时间点的事件传播都成为微博营销的方向。同时,微博营销更加具备社会化传播属性,以社会热点话题,以及实时动态为核心社交关注点,可以为品牌从话题造势、多渠道传播、定制专属产品到转换销量的一整套操作方式,为品牌提供营销上的“势能”。
例如,小米的微博营销就成了社会化营销的经典案例,小米通过组建微博矩阵,成功的让每一名员工参与到品牌传播的过程中,同时结合小米自己组建的社区,小米也被塑造成为一个手机发烧友的时尚手机品牌,被广大的热血粉丝所追捧。另外,被营销人经常谈论的杜蕾斯,也通过微博的内容运营,成为了一个有流行度的品牌。在微信平台上,尽管不少企业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推广,吸引了众多的品牌粉丝,但是,还没有看到像小米或杜蕾斯那样的持续化运营并获得了高关注度的“爆品”。显而易见,在朋友圈的营销扩散是在朋友圈的关系链,而在微博平台上,则由于有了社会化的扩散,则让品牌可以形成更大的势能。
左右出击,组合社会化营销新“态势”
从近期微信广告降价来看,经过一年的发展微信广告逐步回归理性,而这也是社交广告行业的趋势,社交媒体营销纵然很火,但是,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索的地方,即使已经探索多年的微博,也仍然处在不断丰富广告形态、优化广告效果的过程中,微信广告在经历了大量的眼球经济之后,下一个阶段也将需要思考新的模式,而当社交媒体营销越来越理性,广告主对微博微信的价值可以相互组合利用,这才说明社交媒体平台的价值达到了真正的释放,就如尼尔森的调查数据所述,针对微博和微信推出的广告产品,66%的品牌经理人表示有过购买经历,同时购买微博广告和微信广告的占到近四成。
而就很多品牌的实战经验来看,左右出击,双微组合,其实可以达成更好的效果:第一,微商如何选团队决定开放性、封闭性,微信是朋友圈平台,因此,相对更为封闭,很多话题是在强关系中扩散,大家转发分享的动作大于主动创造的动作,因此,需要有更深度的内容才能形成传播的放大,微博相对更开放,话题更容易放大,有好的机制就可以激发更多内容的创造;第二,微博适合大事件、轰动性品牌传播,尤其是结合社会热点的传播,更容易形成流行,微信则在于激发熟人社交讨论;第三,微博通过话题培养粉丝经济等社交资产,可以不断的拓展社群的疆界,而微信则更重粉丝服务。
基于以上的一些分析可以得出结论,品牌可以用微信和微博进行组合,从而兼顾了两者的核心优势,把社交媒体的价值实现更好的放大。